2024/07/14 購車 VW T-Cross Life 心得

訂車
今天是 2024 年 7 月 14 號的晚上,也就是連續 3 天連假之後的睡前,
雖然相對來說時間有點晚、晚了一個多禮拜,我還是想要在這睡前紀錄一下上個禮拜在嘉義市的福斯下單訂了 T-Cross 這台小型 CUV 跨界休旅車的心得。

選擇眾多卻不滿意
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我們花了非常多的假日在研究、看車,
包括平常的閒暇也在看一些汽車介紹的影片,
當然我們不會全信這些影片介紹的內容,我們會挑選一些可能適合我們的車子、去約時間去試車。
很遺憾每一家都有他的缺點,譬如說:

隔音動力底盤穩定性Level 2 輔助安全性價錢
TOYOTA CC 油電/GR爛,鐵皮屋普通小晃業務建議不要太相信它三星,國產東南亞大發底盤96 萬
Mazda CX-30OK普通、2.0稅金不錯爛,易誤判失效五星9x 萬
Opel Grandland普通普通OK不穩、時好時壞五星(2009)108 萬
Skoda OctaviaOK1.0T OK不錯OK五星10x 萬
Nissan Kicks普通OKOK未知國產unknown、引擎蓋反光96 萬
Nissan X-Trail普通普通船、晃到暈操作不好用國產鋼、爛106 萬(已扣車子五萬舊換新)

這麼多的車子品牌、以及這麼多的小/中/大的車型,不同的價位、不同的油耗,要去找到一台安全性高、又不能太差,不希望買到擺明有通病、非常大的設計問題的汽車。

所以我們花的這一年多的時間,非常的疲勞、也歷經了很多的糾葛,包括很多次的試車之後、跟老婆宣稱說要買,但是後續又發現那些車有一些先天設計上的毛病。

原候選車子 Mazda CX-30
在買這台 VW T-Cross 車之前,我們完全沒有考慮到 VW 這個號稱非常多通病、妥善率不佳的 品牌,本來最終考慮的是 Mazda CX-30,但它的輔助功能很差、試乘時車道置中就誤判了,這讓我覺得這高於以往 20 萬的車價並不值得,更不用說那 2000 c.c 的稅金了。

重對汽車做 Overview
挑不到什麼車子,最後我把預算 200 萬以下的車子全部列出來,才發現為什麼車子這麼難選:

  • 想像中:150 萬以內的車子隨便挑都有
  • 實際上:150 萬以內的車子只有國產車 + Mazda + Skoda + VW

難怪我們怎麼選都沒看到滿意的車子,也因此才重新看一下 VW 和 Skoda。

重頭看 Skoda 與 VW
一開始也有去看過 Skoda 的車,那最終不考慮是因為它的妥善率差、保養維修非常的昂貴,所以我們就去找 VW 看車,挑車的邏輯是:

  • 風險控管:VW 品質、妥善率比 Skoda 好
  • 產品定位:Skoda < VW < Audi
  • 預期使用:5 ~ 7 年過保後,依維修金額決定何時換車

結束這段無奈又買不下手的過程
看了這麼久的車,我們定的條件並不高,包括:

  • 安全性高
  • 稅負擔的起
  • 動力 OK
  • 負擔的起的保養費、憎金
  • 空間 OK
  • 非休旅車 (視野死角怕撞傷風險)

但帶給家人的感受,想當然就是一再地去看車、一再地給汽車業務希望,然後一再地跟業務說沒有要買、然後再去找新的一臺車試乘,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
這是合理的反應,但是我也很無奈,因為要購買一台車,一買錯、換手後悔就是 20 萬元以上的損失,但我也不希望他們開一台便宜、不安全的車,隨便被撞一下、可能就是傷殘、一生的遺憾。

決定 VW T-Cross Life
最後在嘉義試乘後、決定就購買這一台車了。
一開始感覺老婆對它的反應有點排斥、外觀不好看,後來她說其實覺得都還不錯,空間、動力、安全性都非常好,價位從 94.8 萬談到折成 83 萬、還送倒車顯影和高階前後行車記錄器,所以最終買了這一臺車,預定在 8 月初交車。

我的通勤車
Focus MK2.5 TDCI 還是可以繼續開,還是得繼續找它的下一個車子,至少在這一年多的看車之後、我對全家有一個交代了。
其實看了一年多的車,我的疲勞是遠比家人還要大的,他們的疲勞我一樣承受的到、但是找資料研究、比較、查國外資料,這些額外的付出就幾乎都是我去做的,還好老婆沒有什麼抱怨,但很可惜也沒有人跟我說「爸爸你辛苦了、老公你辛苦了,為了看一臺車這麼辛苦」,而我卻還時不時的對家人有愧疚感,覺得這看了一年多的車的時間、讓大家都累了。

Kia Picanto 試乘心得

  1. 駕駛座頸枕不舒服,開到肩頸僵硬頭痛
  2. 變速箱非常糟糕,一二三檔換檔時速度大降,非常不適合市區駕駛
  3. 8吋螢幕全英文,號稱支援android auto但實際上沒辦法使用
  4. 65.5萬 x-line 以上等級有 level 2-like 功能,但做的很糟糕,在試乘開經過十字路口時,車道置中功能猛力把車子往左衝往安全島方向,嚴重誤判,要不是我猛力拉回來,撞上安全島不就強制賀成交。
  5. 行人判斷及自動煞停功能的限制相當不合理,必須駕駛沒動到方向盤、且未踩煞車才會作動,且業代強調它不一定能有預期那樣功能

結論:

  1. 變速箱糟糕,新車時不適開市區,幾年後故障也不意外
  2. 後座空間過小,不適合載兩個小孩
  3. level 2 like 功能不佳,不開還比較安全
  4. X-line 以上因 level 2而較貴,也因為功能做很爛,並不值得買

Ford Focus TDCI 2.0 福特 Focus 柴油版 – 柴油車油耗統計表(0~69442 km)

油耗算法:

0. Focus TDCI 2.0 車主手冊的油桶為 53L 

1. 每次加滿油到跳停,記錄里程數 M1

2. 開到指示燈亮起時,再加滿油,記錄里程數 M2

3. 油耗 = 里程數差異(M2-M1)/加油公升數

4. 若是無加滿的時候,直到下一次加滿時,累加所有的加油公升數、里程差異數,進行計算

5. 表格中加油公升數大於 53 L 者,即為以第 4 項算法計算。

項目 數據
5000 前油耗 14.35
5000 後 15.77
10000 後 15.82
換自備機油後 15.97
整體油耗 15.71
最佳油耗 18.86
最差油耗 12.76

 

加油時間 當時油價 換算公升數 加油時里程 平均油耗(km/L)
2012/8/4 31.60 31.64 0 N/A
2012/8/5 31.60 31.64 500 15.80
2012/8/11 31.90 43.73 950 15.01
2012/8/18 32.80 49.44 1436 13.42
2012/8/19 32.80 21.011 1791 16.90
2012/8/26 33.40 47.547 2477 14.43
2012/9/2 33.80 44 3112 14.43
2012/9/9 33.40 44.118 3748 14.42
2012/9/9 33.40 19.156 4071 16.86
2012/9/16 33.60 45.711 4782 15.55
2012/9/24 32.90 44.697 5425 14.39
2012/10/1 32.60 45.889 6093 14.56
2012/10/9 32.60 42.21 6781 16.30
2012/10/12 32.60 18.06 7040 14.34
2012/10/14 32.60 35.1 7577 15.30
2012/10/21 33.00 42.79 8303 16.97
2012/10/25 32.90 30.39 8756 14.91
2012/11/1 32.20 48.08 9483 14.53
2012/11/6 32.10 36.61 10161 18.52
2012/11/13 31.80 41.09 10780 15.06
2012/11/18 31.80 41.48 11392 14.75
2012/11/25 32.00 29.97 11859 15.58
2012/12/5 32.30 49.996 12497 12.76
2012/12/15 32.00 39.629 13145 16.35
2012/12/21 31.80 45.1 13742 13.24
2012/12/23 31.80 31.97 14258 16.14
2013/1/3 32.00 46.12 14898 13.88
2013/1/13 32.30 38.72 15462 14.57
2013/1/20 32.30 48.04 16232 16.03
2013/1/30 32.50 45.079 16918 15.22
2013/2/9 33.10 47.69 17643 15.20
2013/2/11 33.60 36.518 18219 15.77
2013/2/17 33.60 44.24 18915 15.73
2013/2/28 33.50 47.63 19646 15.35
2013/3/9 32.80 40.21 20239 14.75
2013/3/16 32.40 42.96 20901 15.41
2013/3/17 32.40 18.12 21209 17.00
2013/3/31 32.20 61.53 22196 16.04
2013/4/5 32.40 44.7 22911 16.00
2013/4/16 31.80 63.82 23848 14.68
2013/4/20 31.80 12.08 24062 17.72
2013/5/1 31.00 41.31 24677 14.89
2013/5/5 31.00 46.06 25427 16.28
2013/5/12 31.20 41.73 26107 16.30
2013/5/24 31.40 48.46 26792 14.14
2013/6/1 31.40 46.64 27535 15.93
2013/6/12 31.20 45.73 28251 15.66
2013/6/24 31.50 71.284 29365 15.63
2013/7/7 31.30 64.12 30349 15.35
2013/7/26 32.4 76.68 31477 14.71
2013/8/4 32.4 41.42 32049 13.81
2013/8/13 32.3 71.756 33188 15.87
2013/8/24 32.7 47.714 33928 15.51
2013/9/1 32.9 41.832 34534 14.49
2013/9/14 33.5 46.26 35248 15.43
2013/9/20 33.2 47.9 36011 15.93
2013/10/2 32.4 48.297 36761 15.53
2013/10/10 32.2 47.1 37576 17.30
2013/10/27 32.4 77.747 38834 16.18
2013/10/27 32.4 12 39048 17.83
2013/11/8 32.2 46.76 39801 16.10
2013/11/17 31.7 43 40493 16.09
2013/11/17 31.7 17.5 40807 17.94
2013/11/30 32.3 41.275 41449 15.55
2013/12/7 32.8 36.59 42093 17.60
2013/12/18 32.5 38.85 42706 15.78
2013/12/21 32.5 57.84 43692 17.05
2014/1/1 33.2 46.88 44425 15.64
2014/1/6 32.8 43.948 45139 16.25
2014/01/15 32.4 45.86 45889 16.35
2014/01/25 32.2 46.98 46613 15.41
2014/02/04 32.6 76.037 47820 15.87
2014/02/15 32.3 47.19 48538 15.22
2014/03/01 32.9 61.606 49545 16.35
2014/03/02 32.9 15.428 49836 18.86
2014/03/15 32.7 43.02 50564 16.92
2014/04/01 32.6 80.45 51892 16.51
2014/04/12 32.2 60.47 52897 16.62
2014/04/27 32.7 61.94 53931 16.69
2014/05/02 32.8 23.77 54319 16.32
2014/05/03 32.8 32.86 54913 18.08
2014/05/17 32.4 52.34 55703 15.09
2014/05/17 32.4 20.48 56052 17.04
2014/05/31 32.9 45.89 56772 15.69
2014/06/05 32.8 48.92 57631 17.56
2014/06/19 32.8 47.96 58353 15.05
2014/06/29 33.5 49.648 59124 15.53
2014/07/09 33 46.35 59873 16.16
2014/07/19 32.5 45.32 60634 16.79
2014/07/27 32.2 39.85 61245 15.33
2014/08/20 31.6 93.45 62658 15.12
2014/08/31 31.3 40.72 63276 15.18
2014/09/13 31.3 80.17 64601 16.53
2014/09/29 30.4 47.418 65273 14.17
2014/10/10 30.2 48.19 66007 15.23
2014/10/18 29.5 38.08 66594 15.41
2014/10/25 28.5 47.85 67332 15.42
2014/11/04 28.3 46.74 68057 15.51
2014/11/15 27.7 45.28 68772 15.79
2014/11/24 26.7 45.8 69442 14.63

Ford Focus 代號定義

最近 Focus 出三代後,看 FSC 版上開始有 5W、6W、9W 之類的說法出現,

就連我是 Focus 購買車主也看不懂,

剛剛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三代之後才開始的新型號定義,定義如下:

 

4D車款(四門車型)

1.6 汽油舒適型 (車型代號2W)  59.9 
1.6 汽油時尚經典型(車型代號 3W)  65.9 
1.6 汽油豪華型(車型代號4W)  71.9
2.0 柴油時尚經典型(車型代號 5W)  79.9 

5D車款(五門車型)

1.6 汽油時尚型(車型代號 6W)  66.9 
2.0 汽油時尚經典型 (車型代號7W)  72.9 
2.0 汽油運動型(車型代號8W)  75.9 
2.0 柴油頂級運動型(車型代號9W)  89.9

 

附帶一提,

Focus MK2:Focus 二代

Focus MK3:Focus 三代

「MK」猜測應該是「Mark」的縮寫。

 

Reference:

FSC 論壇 

扭力與馬力 (Torque and Power)

扭力:Torque 力矩
馬力:Power 功率

【以下資料轉貼自網路搜尋】

越來越多車迷瞭解如何改裝愛車,可以提高動力的輸出,

但仍有許多車友並不瞭解引擎輸出的動力到底如何轉化成推動汽車行進的力量。對於加速能力與極速而言,到底是扭力與馬力到底何者比較重要?本文將給大家一個圓滿的解答。

汽車驅動理論

力與扭力哪一項最能具體代表車輛性能?有人說「起步靠扭力,加
速靠馬力」,也有人說「馬力大代表極速高,扭力大代表加速好」,其實這些都是片段的錯誤解釋,其實車輛的前進一定是靠引擎所發揮
的扭力,所謂的「扭力」在物理學上應稱爲「扭矩」,因爲以訛傳訛的結果,大家都說成「扭力」,也就從此流傳下來,爲導正視聽,
本文以下皆稱爲「扭矩」。


矩的觀念從小學時候的「杠杆原理」就說明過了,定義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與旋轉中心的距離」,公制單位爲牛頓-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
9.8m/sec2之後,單位可換算成國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單位則
爲磅-呎(lb-ft),在美國車的型錄上較爲常見,若要轉換成公制,只要將lb-ft的數位除以7.22即可。

汽車驅動力的計算方式:


扭矩除以車輪半徑即可由引擎馬力-扭力輸出曲線圖可發現,在每一個轉速下都有一個相對的
扭矩數值,這些數值要如何轉換成實際推動汽車的力量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除以一個長度」,便可獲得「力」的資料。舉例而言,一
部1.6升的引擎大約可發揮15.0kg-m的最大扭力,此時若直接連上185/
60R14尺寸的輪胎,半徑約爲41公分,則經由車輪所發揮的推進力量爲15/0.41=36.6公斤的力量(事實上公斤並不是力量的單位,而是重量的單
位,須乘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才是力的標準單位「牛頓」)。

36公斤的力量怎麽推動一公噸的車重呢?而且動輒數千轉的引擎轉
速更不可能恰好成爲輪胎轉速,否則車子不就飛起來了?幸好聰明的人類發明了「齒輪」,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相連搭配,可以將旋轉的速度降低,同時將扭矩放
大。由於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因此從小齒輪傳遞動力至大齒輪時,轉動的速度降低的比率以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於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個比例就是
所謂的「齒輪比」。

舉例說明,以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假設小齒輪的齒數爲15齒,大齒輪的齒數爲45齒。
當小齒輪以3000rpm的轉速旋轉,而扭矩爲20kg-m時,傳遞至大齒輪的轉速便降低了1/3,變成1000rpm;但是扭矩反而放大三倍,成爲60kg-m。這就是引擎扭矩經由變速箱可降低轉速並放大扭矩的基本原理。


汽車上,引擎輸出至輪胎爲止共經過兩次扭矩的放大,第一次由變 速箱的檔位作用而産生,第二次則導因於最終齒輪比(或稱最終傳動
比)。扭矩的總放大倍率就是變速箱齒比與最終齒輪比的相乘倍數。舉例來說,手排六代喜美的一檔齒輪比爲3.250,最終齒輪比爲4.058,而引擎的最大
扭矩爲14.6kgm/5500rpm,於是我們可以算出第一檔的最
大扭矩經過放大後爲14.6×3.250×4.058=192.55kgm,比原引擎放大了13倍。此時再除以輪胎半徑約0.41m,即可獲得推力約爲
470公斤。然而上述的數值並不是實際的推力,畢竟機械傳輸的過程中必定有磨 耗損失,因此必須將機械效率的因素考慮在內。

論及機械效率,每經過一個齒輪傳輸,都會産生一次動力損耗,手排變速箱的機械效率約在95%左右,自排變速箱較慘,約剩88%左右,而傳動軸的萬向接頭 效率約爲98%,各位自己乘乘看就知道實際的推力還剩多少。整體而 言,汽車的驅動力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扭矩×變速箱齒比×最終齒輪比×機械效率
驅動力= ————————————————————
        輪胎半徑(單位爲公尺)

馬力亦非「力」乃「功率」的一種

解如何將扭矩經由變速箱的齒比放大成爲實際推力之後,接著可以研究什麽叫做「馬力」。馬力其實也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功率
(Power)的單位,定義爲單位時間內所能做「功」的大小。儘管如此,我們不得不繼續使用「馬力」這個名字,畢竟已經用太久了,講「功率」恐怕沒幾個消
費者聽得懂?

功率是由扭矩計算出來的,而計算的公式相當簡單:功率(W)﹦2π×
扭矩(N-m)×轉速(rpm)/60,簡化計算後成爲:功率(kW)=扭矩(N-m)
×轉速(rpm)/9549,詳細的推導請參看方塊文章。然而功率kW要如何 轉換成大家常見的「馬力」呢,這又有一段故事得講。
英制或公制?
1PS=735W;1hp=746W
馬力定義竟然不一樣!


到引擎的馬力,相信不少人會直覺地想到什麽DIN、SAE、EEC、JIS等等不同測試標準,到底這些標準的差異在哪兒,以後有空再研究;有點誇張的是由
於英制與公制的不同,對「馬力」的定義基本上就不一樣。英制的馬力(hp)定義爲:一匹馬於一分鐘內將200磅(lb)重的物體拉動165英呎(ft),
相乘之後等於33,000ft-lb/min;而公制的馬力(PS)定義則爲一匹馬於一分鐘內將75公斤的物體拉動60公尺,相乘之後等於4500kg-
m/min。經過單位換算,(1lb=0.454kg;1ft=30.48cm)竟然發現1hp=4566kg-m/min,與公制的
1PS=4500kg-m有些許差異,而如果以功率W(1W=1Nm/sec=
9.8kgm/sec)來換算的話,可得1hp=746W;1PS=735W兩項不一樣的結果。
同樣是「馬力」,英制馬 力與公制馬力的定義竟然不一樣!難道英國馬比較「有力」嗎?


底世界上爲什麽會有英制與公制的分別,就好像爲什麽有的汽車是右駕,有的卻是左駕一樣,是人類永遠難以協調的差異點。若以大家
比較熟悉的幾個測試標準來看,德國的DIN與歐洲共同體的新標準 EEC還有日本的JIS是以公制的PS爲馬力單位,而SAE使用的是英制的
hp爲單位,但爲了避免複雜,本刊一率將馬力的單位標示爲hp。近來,越來越多的原廠資料已改提供絕對無爭議的KW作爲引擎輸出的功率數值。


過話說回來,1PS與1hp之間的差異僅1.5%,每一百匹馬力差1.5匹,差異並不大。一般房車的馬力多半僅在200匹馬力以下,兩者由於定義的差異也
僅3匹馬力左右,因此如果您真要「馬馬計較」,就把SAE 標準的資料多個1.5%吧!不過SAE、JIS、DIN、EEC各種測試標準之
間亦有些許差異,這個老問題已經爭論過很多次了,單位之間不能真正劃上等號,然而在差別不怎麽多的情況之下,就當作相同吧!因此
管他是PS或hp,都差不多可以視爲相等。

終於可以做結論了!將上述獲得的馬力與功率換算方式代入功率與扭矩的換算公式,並且將扭矩的單位換算爲大家熟悉的kg-m之後,可得下列結果:
英制馬力hp=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27
公制馬力PS =扭力(kg-m)×引擎轉速(rpm)/716


道這些公式之後有什麽用呢?從「馬力hp=扭力×轉速/727」看來, 如果能增加引擎轉速,扭力不變的情況下,便能增加馬力。例如若能
將轉速從6000rpm增加到8000rpm,等於增加了33%,但因爲凸輪軸的
限制使得8000rpm時的扭力下降了10%,則仍能使馬力增加19.7%,這 說明了時下改裝電腦的爲何能在解除斷油後大幅增加馬力。
所以不要被「增加??匹馬力」的廣告所著魔。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如果在同樣的轉速下,增加20匹馬力,代表能增加多少推力呢?以最大扭力點發揮於5000rpm的情況下,將公式稍微變換一下,
可發現增加的扭力=20hp×727/ 5000rpm=2.9kgm。再將這個結果代入汽車驅動力的公式,同樣以喜美
的一檔計算,2.9×3.250×4.058/0.41=93公斤。對於一噸重的車身而言,影響似乎也不怎麽大;再者如果相差5匹馬力的話,推力更僅增加
23公斤,可見相差5匹馬力,根本也沒差多少,所以能「增加5匹馬力」的産品,到底應該花多少錢去改裝,您自個兒會拿捏了吧?

大馬力決定真性能!

底大馬力的車子跑得快,還是大扭力的車子跑得快?從公式可以知 道大馬力的原因是「高轉速的時候仍保有高扭力數值」,也就是說要
有大馬力,不只是低轉速的扭力要好,連高轉速的扭力都得繼續維持
,這表示扭力與馬力的爭論根本是多餘的,只要能做到高馬力,除了表示各轉速區域的扭力都很大之外,更代表材料技術的優越性,將活塞、進排氣閥門的材質與重
量予以強化與輕量化,才能將引擎轉速提高。

扭矩與功率的換算公式推導
假設一圓的半徑爲r(單位爲m),扭矩爲T(單位爲N-
m),則圓周上切線 方向的力F=T/r,由於功率的定義爲「每秒鐘所作的功」,對於圓周?動而言,每旋轉一圈所作的功爲:F×圓周總長2πr
將F=T/r代入計算,每一圈所作的功Work=F×2πr=(T/r)×2πr=2πT
再乘上引擎轉速rpm就是每分鐘所作的功,但功率P的單位是N-m/sec ,所以需除以60,轉換成每秒所作的功。代入公式:P=T2πrpm/60,將常數整理後,則可得P(kW)=Trpm/9545。


上文可見,一台車的動力由發動機傳輸到車輪,需要經過多組齒輪因此有所損耗,如果德制馬力測的是傳遞到車輪上的動力,那麽同樣發動機用在不同車型上的動力
輸出應該不同,試拿bmw330和bmw530做比較,其功率均是225hp/5900rpm;結論,要麽bmw在資料上造假,要麽它測的是發動機輸出淨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