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角膜」的手術,為什麼要用上準分子雷射呢?
因為它的特性在於對人體組織的穿透性極小,能夠將對組織的傷害減到最低,
卻又可以精確削去組織表層,達成修整眼角膜的目的。
眼睛,其實是一部極為纖細精密的光學儀器,只要有一點點的損傷,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傷害,
而準分子雷射的特性便在於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削除非常薄的角膜表層,
卻又幾乎不會造成鄰近組織的損傷,
所以產生的瘢痕極為細小,而且也不會造成角膜強度的改變。
介紹 Synology NAS, 汽車, 美食, 3C, 單眼相機, DSLR, 雷射, Windows, 程式語言, 財務金融等相關知識
「重塑角膜」的手術,為什麼要用上準分子雷射呢?
因為它的特性在於對人體組織的穿透性極小,能夠將對組織的傷害減到最低,
卻又可以精確削去組織表層,達成修整眼角膜的目的。
眼睛,其實是一部極為纖細精密的光學儀器,只要有一點點的損傷,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傷害,
而準分子雷射的特性便在於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削除非常薄的角膜表層,
卻又幾乎不會造成鄰近組織的損傷,
所以產生的瘢痕極為細小,而且也不會造成角膜強度的改變。
安全快門,最普遍也最好記的方法,是 1 / 焦段長,
如果是用 100 mm 的焦段拍攝,則快門速度只要高於 1/ 100,理論上拍出來的照片都不太會糊掉,
當然,這是假設手沒有震很大的情況下,
最好的解決方法,仍然是練好手臂、或架個穩的腳架。
在微距、防手震的情況下,安全快門則需自己變化掌握。
剛入門單眼相機,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光圈先決」與「快門先決」,
所謂的「先決」,意思就是說:你設定了什麼參數,其他參數就會跟著自動調整。
比如說,當我們選擇「光圈先決」時,相機將依照你所設定的光圈值,自動決定出快門值、ISO感光度為多少。
反之,當我們選擇「快門先決」時,相機將依照你所設定的快門值,自動決定出最適合的光圈值、ISO感光度為多少,
「光圈先決(Av)」模式適合拿來拍有淺景深的人像照,
只要調整至光圈先決,把光圈盡量開大,讓被攝物體與背景保留一段距離後,就可以拍出淺景深的效果。
「快門先決(Tv)」模式適合拿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
當物體移動很快、會有糊掉、手震的疑慮時,拉高快門(但也要兼顧光線),較容易拍出成功清晰的畫面。
還有一個「M (手動)」模式,使用者可自己分別決定光圈、快門、ISO 感光度等數值,
這個模式比較適合表演舞台或光線穩定的進階使用者。
拍夜景時,如果有腳架是最好的,
如果沒腳架卻硬要拍,只能嘗試拉高 ISO 值,增加一些快門,並相對開大一點的光圈來拍攝,
而不同的相機,對於高 ISO 值(大於 800)的影像處理能力相差甚大,
拉高 ISO 除了具有擷取進 CCD 的影像變多的好處壞,還有大幅增加雜點的大缺點,
如何取得最佳影像,好像是我最需要去嘗試、習得的經驗值。
這是前幾天在PTT Visual_Basic版看到的網友發問,
他的作業是想要寫一個矩陣計算程式,支援各階矩陣,
所以程式本身必須先能依使用者輸入的階乘數 N ,自動展開 N×N 個格子供使用者輸入每個矩陣元。
本來我的想法是:「咦!我好像還沒看過哪本書上有寫到,什麼程式碼可以產生一個物件(如 Textbox)的喔?」
去 Google 找一找,還真的找不到 -_-,當然,也有可能是關鍵字太難設了,怎麼找都找到一堆不相關的東西,
後來我乾脆放棄這個簡單的想法,想用 DataGrid 或 MSFlexGrid 來完成這個任務,
DataGrid 支援隨時輸入資料到方格里,而且理論上 DataGrid、MSFlexGrid 都支援以程式碼控制其行數與列數的,
(雖然他們本來都只是拿來放資料庫的資料而已 -_-)
不過測試之下,DataGrid 好像不能控制其行、列數,
MSFlexGrid 可以,但卻不能像 DataGrid 一樣任意輸入文字,純粹只能 Show 程式碼裡寫好的東西,
上 Google 找了一下,發現大家都有這個問題,然後大陸網站提供的程式碼…打不開!有的打開了,裡面卻寫一堆似是而非的東西 -_-
最後,我決定在 MSFlexGrid 的 Click 事件設定成跳出 InputBox,並將由 InputBox 獲得的資料,指定給自定義的二維陣列(以座標為index),
要做矩陣計算時,再拿陣列的元素,依矩陣計算方法來做計算的話,應該是再簡單不過了,
哇哈,這樣還真的就成了,
關鍵的 MSFlexGrid Click 事件中,測出 MSFlexGrid 支援提供每個格子的座標,所以就可以依座標、指定每一陣列元素,代表每一格的值了。
註解比程式碼還多..
沒辦法,怕那個發問的網友,想不出怎麼解決問題之外,還要花時間去看懂我寫的鳥程式,好人還是要做到底比較好。
東皇鐘:下落不明,力量不明。一般傳聞它是天界之門,但據天山石窟中諸神時代殘留之古老壁文記載:東皇鐘乃十大神器之首,足以毀天滅地、吞噬諸天。 軒轅劍:黃金色之千年古劍,傳說是天界諸神賜予軒轅黃帝擊敗蚩尤之曠世神劍;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盤古斧:傳說天地渾沌之初,盤古由睡夢中醒來漶漯漧漢,甂甀甄畽見天地晦闇,遂拿一巨大之斧劈開天與地,自此才有我們之世界。此斧擁有分天開地、穿梭太虛之力,威力不下軒轅劍。 煉妖壺:古稱九黎壺,乃上古異寶之一。擁有不可思議之力,據說能造就一切萬物,也有驚人之毀壞能力量。內部有著奇異之空間,空間之大似能將天地收納於內。 昊天塔:原為仙界之重寶,擁有浩大無儔之力,據說能降一切之妖魔邪道,必要時仙神也可降服;但後因不明原因而下落不明,無人知曉其下落。 伏羲琴:伏羲以玉石加天絲所製出之樂器,泛著溫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心感到寧靜祥和,據說擁有支配萬物心靈之神秘力量。 神農鼎:古稱造世鼎,上古時代神農氏為蒼生遍嘗百草,也為後世奠定醫學基礎。神農昔日煉製百要之古鼎,正因積聚千年無數靈藥之氣,據說能煉出天界諸神亦無法輕得之曠世神藥,並隱藏其他神秘之力量。 崆峒印:崆峒海上不死龍族之守護神器,其上刻塑有五方天帝形貌,並有玉龍盤繞。自古相傳得到它的人,就能擁有天下。自古許多方士紛紛出海找尋此印,但最後都只是踏上不歸之路。 崑崙鏡:仙人故鄉中崑崙山中的的崑崙天宮中,相傳有一面神鏡,擁有自由穿梭時空之力。但在一次仙人之盛會中,神鏡被人所偷,至今一直下落不明。 女媧石:人類之母女媧,捏土造人、煉石補天,並幫人族收伏許多妖魔,自古為神州人民景仰。相傳女媧為了救自己病故之愛女,將自己萬年修為灌注於一顆昔日補天所於的五彩玉石上,自此該靈石就具有特別之力。 |
問題:Microsoft Office 開啟舊檔/另存新檔瀏覽資料夾,造成Office當掉
關鍵問題:網路磁碟機連不上
解決方法:將「我的電腦」中的網路磁碟機中斷即可。
原因:由於Microsoft Office在開啟舊檔、另存新檔等等需要顯示可瀏覽的路徑前,會先預掃一次資料夾樹狀結構,
當網路磁碟機無法連上線時,Office會不斷地掃描連不上的網路磁碟機,造成OpenFile、SaveFile Dialog出現類似當掉的情況。
找了許久,終於找到 Borland C++ Builder 5 的 ADOExpress 更新檔了,
目前的工作,從上禮拜開始,卡著一個 bug 到現在,
曾經看到不少篇文章提到,這個錯誤訊息是 BCB 在 ADO 上很久以來的 bug,
連我剛剛忍不住打去問外包的廖先生,他也是知道這個問題,只會用繞道的方式繞過這個 bug:
我也是用繞的方式去解決啊-_-,但是有時候仍然失效給我看 -_-
不過,剛剛居然被我找到還活著的下載點了!!
安裝之後,同樣的問題仍然存在。
「!?」
對,仍然存在,見鬼了~~
不過亂試了幾下,發現問題被解決了,
在砍掉之前繞掉 bug 的程式碼之間,我突然想到一個有可能造成問題的錯誤:「在某些條件下,資料表會被清空兩次!」
沒想到,砍掉之後,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原來這個我認知中的 bug,是由我造成的 bug 加上 BCB ADO 的 bug 攜手合作而成的啊~ (轉圈圈)
真想罵人
Borland C++ Builder 在 Google Search 中的 Update 檔案連結已經失效好久了,
(看網址,原來一切都是因為 Borland 被吃掉後,網址全改,沒更新到的關係啊,害我找快兩個禮拜…)
列一下我用的 Borland C++ Builder 5 更新檔:
譯自
http://www2.biglobe.ne.jp/~oni_page/other/etc/pr03.html
http://mixi.jp/view_community.pl?id=1772737
(版本2 2008/10/12更新)
譯註
SE是日本軟體公司裡程式設計師的頭子。自己不太寫程式,
—————
1
每天有24小時。
所謂的「今天之內」,是指到明天早上為止。
2
程式不會照自己所想的跑。只會照所寫的跑。
3
需求規格在程式寫完後才會敲定。
基本規格要客戶看到成品後才會決定。
詳細規格要使用者用過後才會確定。
4
我對軟體設計的方式導出的結論,有兩種方式。
一是把軟體設計得單純到很明顯不會有缺陷,
不然就是把軟體設計得複雜到沒有明顯的缺陷。
– C.A.R.Hoare
5
程式碼不要在開發現場寫! 去客戶那寫!
除錯不要在期限前做! 上線後再做!
6
畫面藍了。
7
先說「沒辦法」的人贏。
8
有意見的話你寫
9
要殺一個程式設計師不需要刀,改三次規格就好
10
首先要先懷疑別人,被懷疑的人或許會把問題解決掉。
(註:通常會「先懷疑自己」)
11
開發沒有終點。只有釋出(release)。
12
無論規格多晚才能確定,結案期限永遠不會變。
這是所謂的「期限守恆定理」。
13
客戶總是覺得水跟追加需求是不用錢的。
14
付錢愈計較的客人愈囉唆。
15
在排定開發行程時,總是視而不見一些連小學生都會的算數。
業務部門總是一堆不知道1+1=2的人。
16
一個人掛了大家都掛了。
17
bug過了一晚可能就變成規格了。
18
好的規格找一個天才不如找三個凡人。
爛的規格找一百個凡人不如找一個天才。
19
客製軟體中30%的價格用在確認規格上。
30%用在修改規格上。
30%用在找bug。
結果初期規格反映在價格上占的比例只有10%。
20
對客戶來說SE是部下,程式設計師是家畜。
對SE來說客人是錢,對程式設計師來說顧客是看不見的病毒。
除了弄完程式以外,沒有其他驅除的辦法。
21
顧客想受SE喜歡,要自己了解到系統開發需要時間與金錢,早點確定規格。
SE想受顧客喜歡,則要讓程式設計師討厭自己。
22
很多SE跟程式設計師都暗自想著有錢有閒的話什麼系統都想自己動手做,
不過都沒這種機會。
23
品質的劣化程度依規格改變的次數與規模而定。
24
業務是認為空想能夠實現的夢想家。
SE則是深信任何障礙都能突破的冒險家。
程式設計師則是被夢想家和冒險家拋到漆黑海裡的漂流者。
25
有才能的程式設計師第一次看到設計細節時,要先理解程式的目的。
接下來要設法讓SE了解到以指定的方法、工時並無法完成這個工作。
26
程式是運氣與直覺堆砌而成的奇蹟。
若不具備這兩者,不可能以這樣的工時實現這樣的規格。
修改規格是對奇蹟吐槽的褻瀆行為。
而追加修改則是相信奇蹟還會重現的無謀行動。
27
程式設計師聽了「把自己當作顧客去著想!」而開始思考。
啊,像夢一樣。
28
對於因為興趣而寫程式的人來說,所謂的技術是程式語言能力。
對於因為工作而寫程式的人來說,所謂的技術是邏輯思考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
程式語言可以看著手冊溝通,客戶不行。
29
程式系統在交貨之前會不斷縮小。
先用元件定義取悅老闆。
再拿經費概算要部長妥協現實的方案。
在運用會議中,課長會嘗試減少自己責任範圍。
在細節會議中,負責人會把範圍縮到自己記得的部分。
30
SE需要持久力,程式設計師需要爆發力。
31
準時離開公司,工作會變多。
32
完美的程式需要完美的時間與金錢。
聽說揮霍著美國的國家預算的NASA,也覺得時間跟錢不夠。
33
詳細設計要在程式碼的註解裡做完。
註解是唯一的自衛手段,至少要讓自己看懂。
34
還有時間看程式碼的話就執行他。
CPU跑得比腦細胞快。至少這時候可以休息。
35
程式的異常該稱為「bug」還是「規格上的限制」是看期限還剩多久決定的。
36
所謂便服日,好像社會上把他叫做假日
(註) 日本有些公司會有所謂便服日(不用穿西裝的日子),通常是星期五,但…
37
地獄持續一段時間後,充滿殺氣的怒吼會變多。
再持續一段時間,說話會變少但牢騷會變多,壟罩在凝重的氣氛裡。
再持續下去,反而會海闊天空,四周洋溢充滿活力的聲音。
這種狀態稱為「Programmer’s High」,也是倒下來的人開始出現的時候。
38
遠處的火災一定燒到這裡。
39
禱告,然後跑吧。
40
程式不是用腦記的,要用身體記住。
41
明天能放假的話死了也罷。
42
外面有下雨耶,昨天開始下的嗎?
43
若不能心靜不移,身體會掛。
若不讓自己殘忍,自己會被殺。
44
客戶會說謊,業務會作夢,SE會做白日夢。
程式設計師則惦惦。(愈來愈自言自語)
45
(日文文字遊戲)
SE總是不負責的說「別逞強」,
業務總是無理取鬧不准說「沒辦法」。
46
規格書就像航海圖,客戶則是洋流。洋流陰晴不定,航海圖就變垃圾。
程式設計師必須在沒有航海圖的海上憑自己的力量找到大陸。
47
再嘮嘮叨叨下去也是要付錢的。
48
多想個10秒鐘,你可以不說「嗯,這個做得到」。
49
人是無法從別人失敗記取教訓的動物。
砍成本、改規格、加需求、趕上線,從來沒有人從眾多失敗中記取教訓。
50
老手用來提振精神的魔法格言:
「不過比起以前來說算是…」
新人用來提起幹勁的魔法格言:
「把這件工作做完的話…」他們還不知道工作是沒有終點的。
51
所謂交案期限,是指開發現場從公司換到客戶那裡的日子。
52
程式、SE、經理不是職務。是逃不掉的責任。
53
業務是最難搞的客戶。
54
能夠迅速想到解法的程式設計師太多了。
他們能用一分鐘想到方法,用一天去寫程式。
不需要花一小時想到解法,再用一小時去寫程式。
– Jon Bentley
55
漂亮的規格,可以從沒有bug出現看出來。
明明爛的就是設計,為什麼是這樣…
56
上線後的除錯才叫做bug。
57
追加需求確定後交貨期限就無法確定,
交貨期限確定後追加需求就無法確定。
這稱為「追加需求與交貨期限的測不準原理」。
58
除三個錯就會冒出一個錯。
這稱為bug的無窮迴圈。
59
不祥的預感總會實現。
不過程式設計師不會去煩惱不祥的預感,那是SE的工作。
60
要解決地獄的辦法,就是客戶把錢交出來。
61
不懂電腦的操作者是發現bug的天才。而且無法重現。
62
每次開會就更改規格的客戶,
他的操作手冊要等到操作寫好的程式後才能寫出來。
63
搞不懂的時候,Currency(長整數)比Interger(整數)好用。
Variant(字串、數字都能存的萬能變數)又比Currency(長整數)好用。
安全第一。
(VB程式設計師如是說)
64
啊,那是微軟的規格。
65
程式設計師所不滿的規格也一定會讓客戶不滿。
(這是說程式設計師覺得難寫的地方常常是SE溝通有落差)
66
程式設計師需要的技能,
包括交涉、時程管理、業務分析、提案、設計、程式語言、架構、維護、使用。
SE需要的技能則減掉程式語言、架構、維護與使用。
專案經理需要的能力則再減掉業務分析、提案與設計。
業務需要的能力再扣掉時程管理。
67
正因為健康,才能做不健康的事。
68
規、規格、是規格啦。不過有一點跟規格不太一樣啦。
69
那是你說的規格。
70
開發室沒有窗戶,那是因為以前…
71
爛了也是因為規格。
72
SE: 真沒辦法。
PG: 也沒註解。
(碰到不知道是誰寫的程式,大家都束手無策的狀態)
73
為什麼你不能兩三下解決掉他啦。
因為之前兩三下搞定的東西也被你兩三下就否定了。
74
不會動的bug就只是普通的bug。(會動的bug則能視為規格)
75
今天好好清理bug,bug應該死光了吧。
咦?Windows也死了唷。
76
客戶不會去想最壞的情況。要他面對最壞的情況,他會認為是漫天開價。
SE則會顧慮最壞的情況,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
程式設計師比誰都早預料到最壞的情況,而無視最壞的情況。
77
唯一不產生bug的方法,就是不寫程式。
第二好的方法,就是在時程跟人員確定之後的每次改規格,都重新檢視過整個專案。
78
共同責任是程式設計師的責任。
管理職?那是啥?好吃嗎?我沒吃過耶。
79
如果可以改行的話,想找個準時下班不叫「逃跑」的工作。
80
對職業程式設計師來說,漂亮的程式是單純而自然的邏輯、簡單而基本的指令、豐富的註
解,
也就是新手程式設計師也能馬上動手改的程式。
而要寫出這樣的程式,需要單純、簡單、美麗的規格。
但可惜客人總是喜歡搞很複雜。
81
設計者應該是不該要求製作者製作出超過設計以上內容的吧…
82
無論是做的比規格書裡的多,還是只照規格書裡的寫,SE都會找程式設計師的碴。
所以程式設計師只做規格書裡的寫的內容。
83
SE對程式設計師說的「常識」每三小時變一次。
84
自己看規格書。不能跑的是規格。
85
「沒辦法」是要看把一天當多少小時來算。
一天常常指的是3人日,一個月常常是指4.5人月喔。
86
工時要減掉一半的單體測試與一半的系統測試,
而交貨期則要另外加上上線後的兩個月。
87
能拿到錢的規格變更稱為「受理項目」,
拿不到錢的規格變更則稱為「SE的規格確認失誤」。
程式設計師是這麼看的。
88
累了。我想睡了。可以回家嗎。
(累了吧,我也累了。好累喔怎麼了。反正就是規格啦,管他的)
89
試圖降低成本的話,為了配合預算,品質會下降,不過漫天開價做出來的品質也不見得好
到哪裡去。
90
REDO到底該怎麼唸一直搞不懂。是利斗嗎、李度嗎、R E D O嗎,難道是 red 零 嗎? 拜
託加上注音吧。
(譯註:我比較煩惱 Linux)
91
有人在程式碼註解裡寫日記。像「今天是雨天…」,「想回家…」之類的。甚至還有「修
改日: 2003/10/10 不能同意你更多」這種註解出現。說到這個,好像也看過「吃大便」
這樣的註解。
92
小學生時第一次看到電腦
國中時第一次學會怎麼用
高中與大學學會程式語言
出社會後才發現自己走錯路
93
「不要讓老闆當業務比較好」
94
說來說去,要去研究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會動的東西為什麼不會動了,找拿破崙來也沒搞頭
。
————————
ex 1
就算程式裡沒bug,編譯器會有bug。
就算編譯器沒bug,OS會有bug。
就算一切都沒bug,客戶會決定什麼是bug。
ex 2
規格與規格書是不同的東西。
ex 3
比期限更重要的是靈感與睡眠。
ex 4
比知識與經驗重要的是手冊與時間。
ex 5
能動就好了,能動的話…
ex 6
過了三天就是別人寫的程式碼。
ex 7 (大搜查線系列)
規格變動不是在會議室裡發生的!是在現場發生的!
ex 8 (大搜查線系列)
異常不是在模擬測試時發生的!是上線後才會發生的!
ex 9
漂亮的設計三天或許就膩了
骯髒的設計三天就習慣了
ex 10
bug與規格是一體兩面
ex 11
電腦裡沒有bug,bug常在人心。
ex 12
無論怎麼檢查,不管怎麼確認,上線前一晚就是睡不著。(RFC968)
ex 13
估價需要1%的經驗與99%的直覺
ex 14
沒有什麼事情比直接讓找不到任何bug的程式直接上線還要可怕的了。
ex 15
『程式設計師』=能將SE條理不通的說明翻譯成程式碼的高手
『SE』=與客戶討論改寫規格書、與程式設計師討論後再改寫規格書,程式出貨後還要
繼續改寫規格書的人
『PM』=每天修改自己定下的行程表的人
『業界老鳥』=臉色蒼白缺乏表情的人
『外包』=幫不會寫程式的正職員工寫程式的人
『coding』=複製貼上的工作
『單體測試』=指開始寫程式
『除錯』=把程式碼註解掉的工作
『新同事』=在火燒屁股的專案火上加油的人
『出貨日』=把只完成一半的系統上線的日子
『末班電車』=業界平均的下班時間
『颱風假』=一年一度可以準時下班的業界假日
ex 16
當誰寫的程式碼跑出bug時,那個人大概都不在了(墨菲定理?)
ex 17
最終手段
「重開機」
意外的常常都很有效
ex 18
最強藉口
以前「那是硬體的極限」
現在「那是Windows的規格」
ex 19
「程式碼的可信度,不會比寫的人還可信。」
Q-switch (Q switch,Q-switching):
Q-switching,以具有「大能量的脈衝」聞名,是一項能產生脈衝式雷射的科技。這項科技能讓雷射釋出相當高(Giga
Watt)能量峰值的脈衝光。以 Q-switch 觸發的雷射,具有遠比以 CW(連續波)觸發的方式還要高的能量。相較於另一項脈衝雷射的新科技(mode
locking)比較,Q-switch 型的雷射為頻率較低、單脈衝能量較高的特性,脈衝長度也較長。這兩項科技,有時候會同時被應用在某些用途上。
Q-switching 技術於 1958 年,由 Gordon
Gould 首度提出,並由 R.W.
Hellwarth 及 F.J. McClung 於 1961 年(或 1962 年)建立,並在 Ruby 雷射中,以electrically switched Kerr cell
shutters (電子式切換 Kerr cell 快門?)證實。
Q-switching的原理:
Q-switching 的效果可由放入可變衰減器到雷射共振腔中達成。當衰減器被啟用時,由增益材料(可被激發並釋出光線的材料)被激發出來的光線並不會被反射回去(故雷射此時尚無法開始擊發)。在共振腔中放入衰減器,等同於降低 Q-factor(quality factor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數值的效果。當 Q-factor 值越高時,代表光線在共振腔中每次來回共振的損失越低,反之則是損失增加。而用於這個用途的「可變衰減器」,正是我們常聽到的「Q-switch」。
首先,供激發的雷射材料被激發出光線,而在其後的 Q-switch 則使傳遞過來的光線無法反射回雷射材料(這種情況,等效於製造一個 Q-factor 較低的共振腔)。雖然這樣會促成群數反轉效應,但由於光線仍然留在 Q-switch 裡,尚未反射回雷射材料,故雷射尚未開始擊發。由於雷射的擊發頻率取決於進入雷射材料的光線量,當雷射材料被氙燈(即 Q-switch Laser 中常見的 Lamp)pumping 時,儲存在增益材料中的能量不斷上升。由於自發性發射光線或其他程序的損失,在一段時間之後,儲存在增益材料中的能量會達到某個臨界高點(我們說這項材料已經飽和了),此時,Q-switch 元件會很快地由低 Q-factor 轉變為高 Q-factor,使得光線得以射回雷射材料,雷射此時已啟動並開始擊發。由於儲存在增益材料中的能量相當高的緣故,光線的能量在共振腔中能極快地提昇(這也使儲存在增益材料中的能量急速耗盡)。整體上,我們在外部看到的結果是一束能量密度相當高的雷射光束被擊發出雷射腔。
Q-switching主要有兩種類型:
主動式
Q-switching:
在這裡,Q-switch 是一個由外部控制、Q-factor 可變的衰減器。我們能利用機械性裝置(如在共振腔中擺放shutter、chopper wheel、spinning mirror),或是利用某種調節器(如聲光或光電元件)達成效果-如 Pockels
cell 或 Kerr cell。能量損失率的降低(或是 Q-factor 的升高)由外部事件觸發;一般而言,是以電子訊號觸發。也因此,雷射脈波的擊發頻率可以由此控制。
一般來說,這種調節器具有快速地由低的 Q-factor 轉換為高 Q-factor 的功能,並提供良好的控制。額外的優點是:被拒絕的光線也許會因為被耦合而釋出共振腔,這項優點可以被應用在其他用途。當 Q-switch 處於低 Q-factor 的狀態時,一個由外部產生的光束能夠被耦合併穿透調節器、進入共振腔。這可以拿來在共振腔中「播種」。只要我們由外部打入具有我們要求性質的光束(如反轉模態或某種波長),當 Q-factor 被急速提昇時,由雷射釋出的 Q-switched 脈衝光,將繼承我們播入種子的特性。
被動式 Q-switching:
在這種類型中,Q-switch 是一個可飽和的吸收器,它是一種只要能量密度被提昇到超過到某種臨界值時,穿透率會提昇的材質。這種材料也許是 ion-doped 晶體,如Cr:YAG(用於 Nd-YAG 雷射),一種可褪色的染料,或是被動式半導體元件。在一開始,吸收器的能量損失率雖然頗高,但相對低於儲存在增益材料中的能量,它允許能量穿透吸收器。例如:當雷射的功率提高時,吸收器開始飽和,並且很快地減少共振腔中能量的損失率,故雷射的功率能更快地被提高。觀念上,這將使吸收器轉至低能量損失率的狀態,以允許由雷射材料中激發出的光線儲存的能量被解放。在這一個脈衝波之後,吸收器還原至高損失率的狀態,直到吸收器被再度充滿飽和後,才會有另一個脈衝波被擊發。脈衝擊發的頻率可以被直接控制,例如:透過改變雷射的 pumping 功率及腔體內吸收器的數目。我們也可以像被動式 Q-switching 一樣,由脈衝式的雷射 pump 源來控制功率。
差異:略。
Typical
performance:
標準的 Q-switched 雷射(如 Nd:YAG 雷射),具有例如 10 cm 長的共振腔,可以產生脈衝長度為數十 ns 的脈衝光。甚至平均功率在1 W 以下,脈衝光功率的峰值可高達數千瓦。大型雷射系統則可以產生數焦耳的 Q-switched 脈衝光,以及高達數Giga-watt的功率峰值。另外,被動式的 Q-switched 微型雷射(共振腔非常小)可產生 duration 遠小於1 ns、頻率由數百甚至數 MHz 的脈衝光。
應用:
Q-switched 雷射常被應用於在 duration 為數 ns 尺度下的脈衝光,就具有高雷射能量密度的需求上,像是金屬切割或是脈衝型全像術。非線性光學常利用其高功率峰值的特性,提供像是 3D 光學資料儲存或是 3D 微處製程上。Q-switched 雷射也常被使用於測量的用途,例如利用測量脈衝光在雷射及目標物間往返的時間,達到測量距離的目的。
Q-switched 雷射也被用於移除刺青。它被用於破壞刺青的顏料,使顏料被破壞到身體的淋巴系統可以排泄掉的粒子型態。平均上,完全去除刺青需要八個療程,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利用不同波長的雷射去除不同顏料的刺青。
Reference:翻譯自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Q-switching
2010/12/14 增修翻譯不佳的內容及排版。
ExLaser
1. run Logger.exe First
2. Compile PExLaser→Install(確定安裝成功)
3. import Logger type→Install(確定安裝成功)
LPC:
1. install Rxlib275(compile & install)
2. 其中,ADSApiloport.cpp的「Projectmanager→LPC(inside project)→open」
,「bool ADSAPI….. mode=true」值為true時,可以在單機上測試,若改為false,則只能在雷射機器上測。測試完畢後,需將值改為false,移至雷射上後,方可驅動硬體運作。
Fencer308
1. PicoloCapturelib→bool Picolo….=true,值的改變,可方便在單機上測試
2. 由於繼承關係,有些專案檔在剛開啟時會有錯誤,需自己測試開啟順序(如point→T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