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 無法開啟「摩尼」討論區 (moninet)

原因:

Microsoft 自動將 .Net Framework 元件安裝於 Firefox,造成 Firefox 無法正常瀏覽 摩尼論壇 (moninet),瀏覽時只會看到一片空白。

Solution:

  1. 關閉 Firefox 所有視窗。
  2. 執行登錄編輯程式 regedit,刪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ozilla\Firefox \extensions」裡面的{20a82645-c095-46ed-80e3-08825760534b},這樣就可以移除這個擴充套件。
  3. 在 Firefox 的網址列輸入 about:config,確認警告訊息後,尋找「general.useragent.extra.microsoftdotnet」這個項目,在上面按下右鍵,從右鍵選單選擇「重設」,這樣可以把被上面的擴充套件修改的 User anent 字串復原。
  4. 關閉 Firefox,找到Windows目錄底下的「\Microsoft.NET\Framework\v3.5\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並把裡面的東西——包含 DotNetAssistantExtension 目錄,是擴充套件的內容;以及一個 NPWPF.dll,是屬於外掛程式的部份——全部刪除。
  5. 開啟 Firefox,檢查附加元件中有關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相關元件是否已被移除,試連到摩尼網路社區

 

余光中 題於海洋生物博物館世界水域館古代海洋館

每個人的家譜追溯到遠古
你知道嗎,都是一條魚
深海的遠洋,才是我們
最早的故鄉,懷鄉正是懷古
望海的眼睛,因此,都著迷
似乎記起了什麼,卻說不清楚
水族的歷史,人類的身世
在岸上,在藻間,在水底
聽得懂海豹的悲吠嗎
鯨魚的腹語,海鷗的悲啼
迷霧與羅盤之間,神話
從何處起頭呢,而科學
在何處接手? 恐懼與好奇
該如何區分? 星殞,海嘯,地震
我們的星球,雷摧,電劈
火災與水災交替的地獄
要等幾億年才到人間
這歷劫的驚險,要問
倖存的盲鰻與鸚鵡螺
或向紅龍與巨魷去求證
上船吧,探險的潛艇
會帶你深入墨藍的夢境
去探寒武或侏儸的現場
蝦蟹從不吐露的隱情

Sony H50 ISO 評測

下班後的夜晚,拿著 Sony H50,關燈,以電腦桌為主題測試各 ISO 的極限,

 

注意看,ISO 調高時,感覺上照片比較亮,但代價是雜點比較多,在開燈拍攝時的照片更明顯,

 

在開高 ISO 時,它幫拍攝者爭取到較高的快門,以及我根本就不想要的雜點。

 

照片裡已經有加入 EXIF 資訊了,所以我就不再另加說明了:

 

DSC02943.jpg

 

DSC02944.jpg

 

DSC02945.jpg

 

DSC02946.jpg

 

<span style=”

 

Sony H50 ISO 評測

下班後的夜晚,拿著 Sony H50,關燈,以電腦桌為主題測試各 ISO 的極限,

注意看,ISO 調高時,感覺上照片比較亮,但代價是雜點比較多,在開燈拍攝時的照片更明顯,

在開高 ISO 時,它幫拍攝者爭取到較高的快門,以及我根本就不想要的雜點。

照片裡已經有加入 EXIF 資訊了,所以我就不再另加說明了:

DSC02943.jpg

DSC02944.jpg

DSC02945.jpg

DSC02946.jpg

DSC02947.jpg

開燈時的測試:

DSC02948.jpg

DSC02949.jpg

DSC02950.jpg

DSC02951.jpg

DSC02952.jpg

DSC02953.jpg

DSC02954.jpg

再多文字,都不如直接看照片來得準,

一般而言,相機在拉高 ISO 、同樣光圈與快門下,相機擷取到的東西會比低 ISO 時更多許多,

但數位相機(DC)由於片幅較小、性能比單眼還差的關係,拉高 ISO 的代價是雜點增加許多,

所以,燈光充足時,我都會把 ISO 鎖在 80、100 或 200,當然啦,這也要看相機的性能,

如果測試出來 ISO 很高時,照片仍然清晰,那當然是可以拉更高的囉。

 

事實上,個人拍攝的實際經驗是:

當環境燈光是充足的時候,ISO 100、200 就拍得很清楚了,誰會去開 ISO 1600 來拍人,

當環境燈光暗到爆時,ISO 開再高,頂多也只是微亮,

開高 ISO、快門時間加快一些些的情況下,不立腳架照樣是手震到極點,有哪位神人可以曝光五秒不手震的?

實務上的重點在於,類似在 KTV 唱歌的場合,那種要暗不暗、要亮不亮的情況下,你會想拍拍看,

這時候,拉高 ISO 去拍,你就會發現雜點真的是多到無法接受,

ISO 200:

DSC03038.jpg

ISO 800:

DSC02148.JPG

 

ISO 200:

DSC02782.JPG

 

 

以下是 ISO 200 值,試拍滑鼠雷射光路的好玩畫面:

DSC02955.jpg

DSC02956.jpg

DSC02957.jpg

DSC02958.jpg


JAG Black 人像攝影練習

剛剛在逛 PTT DSLR、DC、mobile01 時,看到了網友貼的這個人像構圖練習網頁

在這個網頁裡,一開始你可以選擇男性或女性 model,

遊戲開始後,model 會不斷變換姿勢,你可由 ↑、↓鍵,控制要拍攝的照片範圍,以滑鼠移動/Click 選擇要拍攝的部分,

最多可以拍攝七十幾張吧,還可以挑選幾張,拖曳進雜誌本裡,由你決定要放哪些照片、怎麼編排,蠻好玩的!

我的是這個:http://www.jag-jeans.com/main.php?id=97214(我好糟糕啊…)

我拍了三十張左右吧,不過只能放幾張進去而已,好可惜。

再不開心,日子也要快樂過

下午接獲到讓我不開心的消息,

本來想去中正走走,但一個人,總是懶得從嘉義市到那麼遠的地方去,

只好在家玩相機…


我家距離嘉義市的耐斯松屋,大概 3 km 左右,

廣角端:

望遠端:

這算是找找看的小遊戲嗎?

再不開心,日子也要快樂過,人生不應該只有一件事情重要,何況那又是一件自我想像催眠居多的事。

(不過談感情,似乎總是摻雜不少想像…)

Sony H50「小花」近拍模式,我搞懂你了!

買新機以來,發現了一個一直存在的大問題,

雖然相機的規格上聲明可以近拍 1 cm 以下,但我總不想拿鏡頭去督拍攝物,所以都會拉光學變焦去拍,

但這時候,要不要按小花微距模式,是我的一個小問題,

另一個大問題是,不管有沒有按小花,都對不到焦!!

我想,一定有些東西我還沒學到,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小查一下,小想一下,這也是合理的,

畢竟 CCD 到鏡頭的距離幾乎是固定的,頂多只能增加一些距離,

會在某範圍之外總是對不了焦,無法得到清晰影像也是很合理的。


這一台 Sony H50 的極限是,在廣角端到望遠端 3 倍未滿 4 倍時,能獲得清晰對焦影像,再上去就對不到焦了,

至於「這台相機可以選擇手動對焦,又可以自己決定光圈大小,那還要不要開小花模式?」這個存在我心裡的問題,拍幾張測完後,就獲得答案了,

小花可以拿來拍小花,是因為在拍攝近物時,相機會優先選擇對近處物體對焦,所以才叫做小花,

而不是以前我想的:「小花模式是由於一般 DC 不能調光圈,因而設計一個特定大光圈模式,讓使用者拍得出接近淺景深的效果」,

當沒有開小花時去對焦時,我發現,相機常常是對遠方物體優先對焦(背景),

此時,光圈仍然是盡量開到最大,但由於相機對遠處物體對焦,我們原本想要的近拍特寫,卻變成整張照片裡最模糊的一部分,

景深是變淺了,但是是以由遠處被對焦物為中心,往前後拉開淺淺的景深,

近處物體距離遠處物體很遠,當然就糊掉了…

至於內建幾種「手動對焦」的功能,則只是「縮小對焦範圍」以達到對焦接近正確的點,以及「決定對焦距離」去控制相機對某距離的焦平面對焦,

我就是在「決定對焦距離」時,怎麼對都對不到焦,才突然想通的


所以,這代表什麼?

這代表,相機規格戰中的最短近拍距離,其參考價值並不是很重要,

畢竟我們拍昆蟲、小花時,很少是拿鏡頭直接貼近到 1 cm 那麼近去拍攝的,都會稍微光學變焦一下,再拍,

在一樣的條件下,能變焦到幾倍、並且可以清晰對焦,才是最值得參考的數據才是。


                 【拿面速力達姆來試拍心得照】

 

也難怪洗鏡光會發一篇近拍(最短)對焦距離的迷思了。

 

「光圈」、「淺景深」與「ISO」

很多人拍人像、拍近物,都覺得拍出淺淺的景深突顯主題,好像很專業的感覺,

其實我也有這種迷思(維持不到一個禮拜),

曾經看到有人問相機好不好,是問說「這台相機能不能拍出淺景深?」,

當時網友的回覆是:

「請回到攝影的本質好好想一想吧,能不能拍出淺景深效果,並不是最重要的」,

前幾天看到的我,完全看不懂他這樣回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直到剛剛才了解到。


在長焦、大光圈之下,由於角度關係,聚焦目標之外的影像,無法清晰地成像於感光元件上,

造成縮短景深、反而有突顯主題的效果,

但,看了不少 mobile01 上的照片後的我,有了反省似的了解,

淺景深的確給人很專業、很迷人的效果,但我覺得那只適合拿來拍特殊/特寫的照片,

我們可以在拍攝豔麗花朵時,用這個方式,突顯花朵的美麗,

在拍攝小動物時,人們的視覺能被淺景深效果抓取到小動物上,而不是相對龐大的背景景物,

拍攝人像寫真時,藉由這個方式,會給人一種專業攝影的錯覺,

但,攝影的世界並不全然只有淺景深的照片,

假設你搭飛機到北海道去玩,結果每張照片背景都模糊,看照片的人最好會知道你在哪拍的,

你到景點旅遊的途中,不經意看到大自然的壯闊,在路邊拍的一張照,

這時拍淺景深效果幹嘛?不如在自己房間拍一張就好了,背景全散掉了!


對於我而言,換了一台可調性較高的相機,除了增加可以玩的功能之外,

我還是不能忘記,我一直想買個好一點的相機的原因,

我想要在晚上大家狂歡時、拍出好照片、用影像記住大家笑容的一瞬間,

我想要拍出拍出人體高速運動下衝刺的一瞬間,

在難得看到的夜景裡,拍出清晰又能忠實記錄當下看了夜景的我、心情的愉悅,

我想要清晰地拍攝出大白天卻活蹦亂跳、爆有精神的小孩子的照片…


我明白我想要的,從來就不是只有看了 mobile01 之後突然想要的淺景深效果,

我是要拿著相機,記錄旅遊的愉快、聚會的開心、動物/小孩的活潑、還有夜景的美麗,

與美景合照時還是享受廣角的好處、努力縮小光圈、拉高 ISO ,讓人與美景都清晰入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