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車
今天是 2024 年 7 月 14 號的晚上,也就是連續 3 天連假之後的睡前,
雖然相對來說時間有點晚、晚了一個多禮拜,我還是想要在這睡前紀錄一下上個禮拜在嘉義市的福斯下單訂了 T-Cross 這台小型 CUV 跨界休旅車的心得。

選擇眾多卻不滿意
在過去的一年多的時間,我們花了非常多的假日在研究、看車,
包括平常的閒暇也在看一些汽車介紹的影片,
當然我們不會全信這些影片介紹的內容,我們會挑選一些可能適合我們的車子、去約時間去試車。
很遺憾每一家都有他的缺點,譬如說:
隔音 | 動力 | 底盤穩定性 | Level 2 輔助 | 安全性 | 價錢 | |
TOYOTA CC 油電/GR | 爛,鐵皮屋 | 普通 | 小晃 | 業務建議不要太相信它 | 三星,國產東南亞大發底盤 | 96 萬 |
Mazda CX-30 | OK | 普通、2.0稅金 | 不錯 | 爛,易誤判失效 | 五星 | 9x 萬 |
Opel Grandland | 普通 | 普通 | OK | 不穩、時好時壞 | 五星(2009) | 108 萬 |
Skoda Octavia | OK | 1.0T OK | 不錯 | OK | 五星 | 10x 萬 |
Nissan Kicks | 普通 | OK | OK | 未知 | 國產unknown、引擎蓋反光 | 96 萬 |
Nissan X-Trail | 普通 | 普通 | 船、晃到暈 | 操作不好用 | 國產鋼、爛 | 106 萬(已扣車子五萬舊換新) |
這麼多的車子品牌、以及這麼多的小/中/大的車型,不同的價位、不同的油耗,要去找到一台安全性高、又不能太差,不希望買到擺明有通病、非常大的設計問題的汽車。
所以我們花的這一年多的時間,非常的疲勞、也歷經了很多的糾葛,包括很多次的試車之後、跟老婆宣稱說要買,但是後續又發現那些車有一些先天設計上的毛病。
原候選車子 Mazda CX-30
在買這台 VW T-Cross 車之前,我們完全沒有考慮到 VW 這個號稱非常多通病、妥善率不佳的 品牌,本來最終考慮的是 Mazda CX-30,但它的輔助功能很差、試乘時車道置中就誤判了,這讓我覺得這高於以往 20 萬的車價並不值得,更不用說那 2000 c.c 的稅金了。
重對汽車做 Overview
挑不到什麼車子,最後我把預算 200 萬以下的車子全部列出來,才發現為什麼車子這麼難選:
- 想像中:150 萬以內的車子隨便挑都有
- 實際上:150 萬以內的車子只有國產車 + Mazda + Skoda + VW
難怪我們怎麼選都沒看到滿意的車子,也因此才重新看一下 VW 和 Skoda。
重頭看 Skoda 與 VW
一開始也有去看過 Skoda 的車,那最終不考慮是因為它的妥善率差、保養維修非常的昂貴,所以我們就去找 VW 看車,挑車的邏輯是:
- 風險控管:VW 品質、妥善率比 Skoda 好
- 產品定位:Skoda < VW < Audi
- 預期使用:5 ~ 7 年過保後,依維修金額決定何時換車
結束這段無奈又買不下手的過程
看了這麼久的車,我們定的條件並不高,包括:
- 安全性高
- 稅負擔的起
- 動力 OK
- 負擔的起的保養費、憎金
- 空間 OK
- 非休旅車 (視野死角怕撞傷風險)
但帶給家人的感受,想當然就是一再地去看車、一再地給汽車業務希望,然後一再地跟業務說沒有要買、然後再去找新的一臺車試乘,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
這是合理的反應,但是我也很無奈,因為要購買一台車,一買錯、換手後悔就是 20 萬元以上的損失,但我也不希望他們開一台便宜、不安全的車,隨便被撞一下、可能就是傷殘、一生的遺憾。
決定 VW T-Cross Life
最後在嘉義試乘後、決定就購買這一台車了。
一開始感覺老婆對它的反應有點排斥、外觀不好看,後來她說其實覺得都還不錯,空間、動力、安全性都非常好,價位從 94.8 萬談到折成 83 萬、還送倒車顯影和高階前後行車記錄器,所以最終買了這一臺車,預定在 8 月初交車。
我的通勤車
Focus MK2.5 TDCI 還是可以繼續開,還是得繼續找它的下一個車子,至少在這一年多的看車之後、我對全家有一個交代了。
其實看了一年多的車,我的疲勞是遠比家人還要大的,他們的疲勞我一樣承受的到、但是找資料研究、比較、查國外資料,這些額外的付出就幾乎都是我去做的,還好老婆沒有什麼抱怨,但很可惜也沒有人跟我說「爸爸你辛苦了、老公你辛苦了,為了看一臺車這麼辛苦」,而我卻還時不時的對家人有愧疚感,覺得這看了一年多的車的時間、讓大家都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