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小花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鬥曾經做過一個偷車實驗,將兩輛一模一樣的轎車分別放在一個環境很好的中產階級社區和環境比較髒亂的貧民區,結果發現貧民區的車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輛幾天後仍然完好無損;如果將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的天窗玻璃打破,幾個小時後,那輛車也被偷了。後來,在此實驗基礎上,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築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好,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因此引發更多人打破其他的窗戶,於是從這棟大樓開始蔓延到整條街,擴散到其他鄰近街道。

與破窗理論相反概念的是「小花理論」,內容是說一個邋遢的年輕人,住在一個凌亂的房子,某一天有人送給他一朵小花,他放在書桌前靜靜欣賞,為了這朵小花他找到一個花瓶將它供養,可是他發現他的書桌實在太髒了,於是他開始著手整理他的書桌,接下來他發現他的房間與整齊美麗的書桌不搭配,於是他也將他的房間整理乾淨,最後他照鏡子發現自己披頭散髮鬍鬚太長,於是他也將自己重新梳洗乾淨,最後整個人與環境都煥然一新。

Reference:

https://niconico.pixnet.net/blog/post/3334123-%E7%A0%B4%E7%AA%97%E7%90%86%E8%AB%96-vs.-%E5%B0%8F%E8%8A%B1%E7%90%86%E8%AB%96

路西法效應

所謂路西法效應,是指一些平凡人或社會團體,在特定情形下,人格、思維和行為方式會忽然墮落,將人性中邪惡一面釋放出來,集體作出有違道德的行為,甚至反人類罪

為何好些平凡人會出現這種心理異常轉變,從而作出惡行?菲利浦教授認為成因如下:

  1. 盲目服從權威與紀律,使人漸漸地放棄獨立意識,失去自我決斷力,從而不經批判地接受上司或權威人士的不人道命令。例:紅色高棉大屠殺,軍人盲目服從獨裁政權命令,血腥鎮壓異見人士。
  2. 被下令去集體作惡,分散與推諉個人之責任。例:希特勒命令黨衛軍德軍集體執行屠殺猶太人
  3. 將其他人或個體去人性化,減低對其作惡的罪疚感。例:納粹德國在政治宣傳中將猶太人比喻為「老鼠、寄生蟲」;盧安達大屠殺時,胡圖族人稱圖西族人為「蟑螂」。
  4. 將自己去識別化。透過匿名、變裝等方式,避免為自己的惡行承擔責任。例:三K黨戴頭套匿藏身分屠殺黑人。
  5. 群體情緒化,互相加強彼此共同作惡的認同感,不再容易接受外來的意見,在有意無意下跨越自己的道德底線。

至於如何克服這情形?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表示:透過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義舉,鼓勵人們挺身而出直斥惡行,並對權力系統作出種種的制約,即可以對社會造成正面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