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淺景深」與「ISO」

很多人拍人像、拍近物,都覺得拍出淺淺的景深突顯主題,好像很專業的感覺,

其實我也有這種迷思(維持不到一個禮拜),

曾經看到有人問相機好不好,是問說「這台相機能不能拍出淺景深?」,

當時網友的回覆是:

「請回到攝影的本質好好想一想吧,能不能拍出淺景深效果,並不是最重要的」,

前幾天看到的我,完全看不懂他這樣回的意思究竟是什麼,直到剛剛才了解到。


在長焦、大光圈之下,由於角度關係,聚焦目標之外的影像,無法清晰地成像於感光元件上,

造成縮短景深、反而有突顯主題的效果,

但,看了不少 mobile01 上的照片後的我,有了反省似的了解,

淺景深的確給人很專業、很迷人的效果,但我覺得那只適合拿來拍特殊/特寫的照片,

我們可以在拍攝豔麗花朵時,用這個方式,突顯花朵的美麗,

在拍攝小動物時,人們的視覺能被淺景深效果抓取到小動物上,而不是相對龐大的背景景物,

拍攝人像寫真時,藉由這個方式,會給人一種專業攝影的錯覺,

但,攝影的世界並不全然只有淺景深的照片,

假設你搭飛機到北海道去玩,結果每張照片背景都模糊,看照片的人最好會知道你在哪拍的,

你到景點旅遊的途中,不經意看到大自然的壯闊,在路邊拍的一張照,

這時拍淺景深效果幹嘛?不如在自己房間拍一張就好了,背景全散掉了!


對於我而言,換了一台可調性較高的相機,除了增加可以玩的功能之外,

我還是不能忘記,我一直想買個好一點的相機的原因,

我想要在晚上大家狂歡時、拍出好照片、用影像記住大家笑容的一瞬間,

我想要拍出拍出人體高速運動下衝刺的一瞬間,

在難得看到的夜景裡,拍出清晰又能忠實記錄當下看了夜景的我、心情的愉悅,

我想要清晰地拍攝出大白天卻活蹦亂跳、爆有精神的小孩子的照片…


我明白我想要的,從來就不是只有看了 mobile01 之後突然想要的淺景深效果,

我是要拿著相機,記錄旅遊的愉快、聚會的開心、動物/小孩的活潑、還有夜景的美麗,

與美景合照時還是享受廣角的好處、努力縮小光圈、拉高 ISO ,讓人與美景都清晰入鏡吧!

準分子雷射與眼科雷射

「重塑角膜」的手術,為什麼要用上準分子雷射呢?

因為它的特性在於對人體組織的穿透性極小,能夠將對組織的傷害減到最低,

卻又可以精確削去組織表層,達成修整眼角膜的目的。


眼睛,其實是一部極為纖細精密的光學儀器,只要有一點點的損傷,都可能造成重大的傷害,

而準分子雷射的特性便在於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削除非常薄的角膜表層,

卻又幾乎不會造成鄰近組織的損傷,

所以產生的瘢痕極為細小,而且也不會造成角膜強度的改變。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最普遍也最好記的方法,是 1 / 焦段長,

如果是用 100 mm 的焦段拍攝,則快門速度只要高於 1/ 100,理論上拍出來的照片都不太會糊掉,

當然,這是假設手沒有震很大的情況下,

最好的解決方法,仍然是練好手臂、或架個穩的腳架。

在微距、防手震的情況下,安全快門則需自己變化掌握。

[攝影觀念]「光圈先決」、「快門先決」

剛入門單眼相機,最先接觸到的,就是「光圈先決」與「快門先決」,

所謂的「先決」,意思就是說:你設定了什麼參數,其他參數就會跟著自動調整。

 

比如說,當我們選擇「光圈先決」時,相機將依照你所設定的光圈值自動決定快門值、ISO感光度為多少。

 

反之,當我們選擇「快門先決」時,相機將依照你所設定的快門值自動決定出最適合的光圈值、ISO感光度為多少,

 

 

「光圈先決(Av)」模式適合拿來拍有淺景深的人像照,

只要調整至光圈先決,把光圈盡量開大,讓被攝物體與背景保留一段距離後,就可以拍出淺景深的效果。

 

「快門先決(Tv)」模式適合拿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

當物體移動很快、會有糊掉、手震的疑慮時,拉高快門(但也要兼顧光線),較容易拍出成功清晰的畫面。

 

 

 

還有一個「M (手動)」模式,使用者可自己分別決定光圈、快門、ISO 感光度等數值,

這個模式比較適合表演舞台或光線穩定的進階使用者。

 

拍夜景時,如果有腳架是最好的,

如果沒腳架卻硬要拍,只能嘗試拉高 ISO 值,增加一些快門,並相對開大一點的光圈來拍攝,

而不同的相機,對於高 ISO 值(大於 800)的影像處理能力相差甚大,

拉高 ISO 除了具有擷取進 CCD 的影像變多的好處壞,還有大幅增加雜點的大缺點,

如何取得最佳影像,好像是我最需要去嘗試、習得的經驗值。